合作交流
学术交流
文化中国行丨从周公观影到郭守敬观天,千年星
作者:bet356体育官方网站日期:2025/11/25 浏览:
位于河南登封的天文台遗址群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这里也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编纂《时历》的重要遗址。它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也展现了古人探索自然规律的“求实”精神。今天的“文化中国之旅”,我们将穿越天文台遗址,了解古人如何在那里探索时间的奥秘。
“周公丈影定地”二十四太阳法则诞生
在河南登封的观星台遗址中,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周公摄影天文台。观测日影的仪器始建于周代。这是中国第一个安装时钟的天文台。水平时钟是时钟d 垂直时钟是时钟。在阳光的照射下,手表的影子在手表上缓慢移动,人们可以判断季节的变化。
其背后,还有“周公丈其影,定于地”的古老故事。相传西周初年,周公旦辅佐周成王管理朝政时,为了确定世界的“中心”,派人遍及九州测量太阳的影子。
河南登封二十四太阳戒非物质传承人郭兴:周公测量时,发现有一个太阳的影子最短,影子宽一尺五寸。从气候来看,今天过后,就进入最热的时期。从长度上来说,这一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由于是夏天,周公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夏至。这是第一个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夏至。
据《周礼记》记载:“日至之观,长五寸,谓之地心”。这是这一观察的文字支持。对应夏至,影子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影子长度的中点分别为春分和秋分。
河南登封二十四节气无形继承人郭兴:由于早期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们并没有一次性将其分成二十四等分。从西周开始,就确立了“二对二分”。春秋两季,设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直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才最终确立。说完。因此,天文台就是保存二十四太阳法则的地方。
在古代,二十四太阳法则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春耕、夏耕、秋收、冬储均以此为基础。作为节气起源的实物见证,周公摄影站不仅承载着“大地修复”的古老智慧,更成为人与自然之间的重要纽带。
郭守敬筑台编历
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日历
在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遗址建筑群河南登封,沿着中轴线向北延伸,还有一座元代建筑。这就是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办的摄影测量天文台。这背后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古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一般的季节划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准确的历法成为迫切需要。郭守敬临危受命督修历法。为了保证观测的准确性,他亲自选址。郭守敬“三赴登封,确定台址”的故事至今仍散见于当地。
郭守敬意识到传统习俗的精确度有限,因此他大胆地对手表进行了改造和放大五倍,建造了这座巨型天文台。总体形状就像一个巨人仰头问天。阳光照射在观景台凹槽间的横梁上,影子投在30米长的石轨上。这样,太阳影子的测量误差可以减少到以前的五分之一,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但随着高度的增加,影子会越来越淡,很难辨认。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河南登封天文台文物保护研究所原所长安利:工作人员将在我们天文台建造一个类似于成像针孔原理的装置。对于铜币来说,影子走到哪里,成像针孔的铜币就会跟到哪里。这样,它的数值就会准确。
观测神器“影符”的出现,让影子长度的测量精确到2毫米以内,极大地提高了当时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在郭守敬的领导下,当时共修建了27座类似的观测楼,分布在从漠北到南海的广阔土地上,形成了庞大的天文观测网络,积累了大量的天文数据。根据这些数据,郭守敬花了四年时间编制了“历时”,并准确地将一年的长度定义为365.2425天,成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历法。
河南登封二十四节气无形传承人郭兴:与最精确的回归年测量相比,每年仅相差26秒,比欧洲人测量的365.2425天早了300多年。
星空观景台:从过去到现在
探索宇宙的奥秘
如今,河南登封天文台遗址不再执行日常天文观测任务,但它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新的方式继续承担着文化遗产和科学研究的使命。
近年来,登封市对天文台遗址进行了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不仅对台体、石柜等主要建筑进行了修缮,还建立了天文博物馆,让游客通过实物展示和亲身体验古代天文之美。互动体验。
郑州游客魏绍兴:以前我只是在课本上了解到郭守敬和《授时历》。今天,当我来到天文台,听了“周公定地心”的故事时,我明白了为什么这座建筑被称为“天地中心”的象征。
除了静态展示外,天文台还定期举办“星空露营”、“节气聚会”等活动,将古老的天文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每逢夏至、冬至等重要节气,都要举行传统观礼仪式,再现“周公观影”、“郭守敬观天”的场景。
如今,人类已经从远古时期观察太阳和星星,发展到利用天文望远镜探索星海。他们观察的准确性远远超过了古代,但他们的精神探索宇宙的奥秘,还是符合古人的。
“中国天眼”取得丰硕成果,发现罕见的食毫秒脉冲星;郭守敬望远镜帮助发现了超钱德拉塞卡双星系统,为中子星路径形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江苏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配备了我国最大口径的施密特望远镜,这是国内性能最好的4K×4K漂移扫描CCD探测器。它可以探测到星等22.5的微弱物体。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高级工程师 李斌:近地天文望远镜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施密特型望远镜。它的视距为9平方度,可以探测距离1.5亿公里、大小300米的近地小行星。古代“观测时间、尺度距离衡量”的观测逻辑”也为现代天文星历表的构建提供了思路,真正实现了从古至今智慧遗产的延续。
从“周公测影定地”的千年积累,到“郭守敬筑台采历”的无与伦比的创新;从指导农耕文明的太阳戒律到现代对宇宙深空的探索,河南登封天文台遗址跨越数千年,铭刻着上古“究天人关系,悟星海变迁”的远古时代。 上一篇:千年古装映名楼,“黄鹤楼之夜”举办汉服游园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2025-11-25视频丨美乌新“28点”计划距离实施还有
- 2025-11-24视频丨从“飞鲨”到舰载机系统,中国喷
- 2025-11-23“我们一起画一条清澈的江水”第四届“
- 2025-11-22韩国富川市卡车撞车事故肇事司机已被移
- 2025-11-21刘慈欣接受何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