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学术交流
中外学者探讨中国世界研究:观察大树不能忽视
作者:365bet登录日期:2025/10/19 浏览:
“观察一棵大树时,不能忽视根系,否则你不会明白它是如何发育成枝叶、充满生机的。”在10月14日举行的世界中国学分论坛“从世界看中国:文明的延续与变迁”分论坛上,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智表示,延续与变迁是理解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变迁的主要标志。延续是中华文明传承的密码。它塑造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并为今天的中国赋予了深厚的历史遗产。它是研究中华文明历史渊源的文化基础。陈志敏表示,创新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引擎。当前,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好的做法本身就是创新。从古老的以人为本的智慧,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多元一体的哲学理念,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看到了一个从延续到变革的清晰实践过程。巴黎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实践教授、塞尔维亚前外长武克·耶雷米奇回忆说,当他接受任命担任塞尔维亚外长时,他就开始与中国密切合作,并亲眼目睹了世界日益多极化的趋势。武克·耶雷米奇表示,当前,中国在各方面都已成为重要国家,这是科技和经济实力的体现,但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与本次会议的宗旨密切相关——中国是一个文明大国,拥有令人惊叹的数千年文明延续性。 “这个文明不仅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行为和理解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创始人简·奥伯格表示,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甚至是人类历史的短暂瞬间,就必须用这种思维来思考。要实现跨文化理解,必须关注“十分之九以下”的深层结构。 “中国研究应该更具前瞻性,勇于打破传统范式。”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及亚太“一带一路”创始人王士杰说, 一“道路”合作委员会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的研究受困于意识形态偏见和现实局限性,仍然遵循西方传统观点。近年来,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效地展示了自己的发展。可以说,现有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跟不上中国的跨越式发展。纳尼赫认为,仅仅将中国叙事翻译成英语和其他语言是不够的。理解的关键在于 把握中国文化的特点和需要进一步解释的规范。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从使命型政党和新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解读中华文明。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以坚强的党性为基础,以国家发展和建设为己任。以人类福祉为使命。履行代表、表达、整合、分配、服务、领导等职能,与西方政党有本质区别。我们不能套用西方的概念来认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而必须进行理论创新,认识其最大特点。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华美研究院院长张维伟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其独特的模式、规模和历史文化传统构成了其崛起的主要优势,代表了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新范式。在他看来,这些特征构成了中国发展的“最大优势”:超庞大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关键是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悠久传统融入现代国家治理之中。不让自己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迷失。他表示,我们要结合中国研究本身,不仅要监测、整理、捕捉海外中国研究的最新成果,还要通过原创中国研究影响海外研究,形成完整的中国研究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
上一篇:第二届汉语学习世界开幕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2025-10-19老团伙某些“猎杀”,市场管理部门立案
- 2025-10-18煮饭师阿茹姐姐再次夺得冠军!还记得他
- 2025-10-17小密封、大热量,创新步骤帮助患者管理
- 2025-10-16荆州汽车品牌推介会上“车谷造”活动,
- 2025-10-15菲律宾南部发生地震,造成3人死亡,发出